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兒童的生長環境在發達國家和地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兒童的生長環境發生的種種變化也促使游樂場所不斷發展以滿足人們的需求。本書的出版便是為應對新環境下出現的種種挑戰以及在此過程中在游樂場所設計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進步。
要去什么樣的游樂場?這常常令人拿不定主意,也正是因為這一點,我們看到的游樂場也是不盡相同。有些游樂場是選擇性游樂目的地,去這種場所的游客人數較少,它們往往在一些特殊時刻才能得到充分利用。另一些游樂場只能惠及當地孩,屬于高依存度的游樂場所。然而,為了能夠真正滿足兒童需要,設計師需要以更加審慎的態度去規劃、設計兒童游樂場。
更加令人無奈的是,如今許多兒童去游樂場都需要由成年人帶領。我記得自己幾年前曾經遇到過幾個孩子,他們自己去了當地的一座社區游樂場。由于游樂場四周安裝了柵欄,大門還被門栓軍軍卡住,三個孩子站在柵欄下,將一個幼童托到高于門栓的位置◇大家一起上下使勁,一邊保持平衡,一邊用力想放下門栓,進入游樂場。毫無疑問,這個游樂場的設計師肯定覺得,所有到游樂場玩的孩子都是由大人帶領著,之所以設計了柵欄是為了不讓里面的孩子偷偷溜出去??墒谴蠹叶紩l現,在我舉的這個例子中,柵欄卻將孩子們關在了游樂場之外。
如何進入游樂場所不僅成問題,當孩子到了游樂場后,給他們創造機會進入也是不容忽視的問題。
毫無疑問,兒童的家長們和設計師所面對的客戶的期望也發生了變化。如今有大量研究表明,游戲中的冒險元素和接觸自然環境對兒童成長大有神益。這些概念是構成一些家長和客戶期望的基石。另一些人咖理解此中的重要性。如今,我們的孩子與其父輩相比,所擁有的提會已經大不相同。以往幾代人有意無意接觸大自然的機會都是如數兒童無法企及的。包含較多自然元素的游樂場所常常不被許多家認可,他們甚至不屑帶孩子去這樣的場所中玩耍。設計師常常需要"”動"、"引導"或"擔保"家長或監護人,這里是適合孩子們玩的場的密集使用的游樂場